李凱甯 撰
(Souce: Keith MacGregor - The Neon Fantasy Gallery)
如果說香港曾是不夜之城,那麼在深夜燃亮這片土地的必定是霓虹燈。一個個精雕細琢的霓虹招牌,建構成五光十色的街道,樂隊達明一派的〈今夜星光燦爛〉是這樣唱的:「霓虹亮透晚上 把城內也照亮」。這次我們將帶你走過霓虹燈的歷史,回味舊香港的星光燦爛。
燈火通明往往是繁華興盛的象徵,西方有拉斯維加斯,東方有香港。二戰後香港經濟發展蓬勃,市民的消費能力日益俱增,霓虹燈招牌奪目搶眼,自然成了商家進行推廣的最佳渠道。無論是當舖、卡啦OK、麻雀天九場所,還是酒樓、茶餐廳,都掛上色彩絢麗的霓虹燈招牌。惟高密度的香港地方有限,霓虹燈招牌要不向高發展,要不向橫發展,大致可分為直立式及橫匾式招牌。商家爭妍鬥麗,聽起來會落得雜亂無章的局面,然而各商戶同心合力,相互禮讓,刻意遮擋別家招牌的事鮮有發生。在車水馬龍的大街上,霓虹燈招牌層層堆疊、錯落有致,反而更符合香港充滿活力的形象。
(Source: Neosigns.hk)
霓虹燈招牌的美固然讓人著迷,而它們同時起著指引道路的作用,方便遊客或外地人找路。因此字體必須清晰易辨,中國傳統書法便與霓虹招牌一拍即合。最常見的四種字體為正楷、北魏楷書、隸書、印刷宋體(上圖由左至右),其中又以北魏楷書的視覺效果最佳。北魏體豪邁奔放,剛勁有力,既符合建築美學,又具備閱讀的實用性。書法家區建公先生可謂北魏體的開山始祖,曾為不少老店招牌題字,如「奇華餅家」。時至今日,這種「香港北魏真書」已超越書法,成為許多香港人的身份象徵。
曾幾何時,充滿特色的霓虹燈招牌比比皆是,以下哪一個最合你心水?
一個好的招牌理應融入產品或服務的特點,森美餐廳開業超過五十年,霓虹燈管勾勒出牛的外框,配上綠色的英文字體,招牌高約10呎,闊約16呎,共花了五萬多元。原來起初老闆希望掛上一隻安格斯牛,做招牌的趙師傅覺得牛無理由腿短身胖,便擅自將牛拉高瘦身,這隻黃牛「錯有錯著」,成為西環的地標。
以往坐在電車上慢遊港島,大金龍蔴雀耍樂的招牌提醒著乘客下車。霓虹光管屈成金龍,包裹整個招牌,加上底部的一片浮雲,既華麗又具氣勢。
(Source: on.cc)
麥文記麵家與澳洲牛奶公司深受食客歡迎,一對招牌孖寶相映成趣。陪伴麵家60年的招牌,還是敵不過拆卸的命運;後者招牌的行書出自書法家卓少衡的手筆,配上兩個中式碗,可惜同樣被拆,只剩下空蕩蕩的街道。
(Souce:Keith MacGregor - The Neon Fantasy Gallery)
如許多舊文化一樣,霓虹燈的消失離不開「發展」兩字。屋宇署在 2010 年推行小型工程監管制度,不合規格的霓虹招牌逐一被清拆,現在存活在大街小巷的都是 LED 招牌和燈箱。那些光輝一時的霓虹燈招牌後來都怎麼了?有些得到攝影師的青睞,寄存在照片之中。英國攝影師Keith MacGregor 對香港的霓虹裝飾情有獨鍾,除了出版攝影集,近年更在真實的街道上密密麻麻地拼貼出霓虹招牌,完美詮釋霓虹之城的超現實。有些被西九文化區M+視覺文化博物館接收,從街頭文化成為藝術品;有些以小型燈飾的姿態重現,成為家中只供觀賞的飾品;更多的卻是落入堆填區之中,被碾壓成歷史的碎片,一去不返。
參考資料
蘋果新聞(2014年)。食字部:此牛只待成追憶。檢自:https://hk.appledaily.com/food/20140220/5XDFZNBIHZSBAUQMBAFG3CNK5A/
譚智恒。溝通的建築:香港霓虹招牌的視覺語言。檢自:https://www.neonsigns.hk/neon-in-visual-culture/the-architecture-of-communication/
青山不墨(2016年)。什麼叫「香港北魏真書」?。檢自:什麼叫「香港北魏真書」? | 青山不墨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