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Search

隱藏的「小確美」——香港都市裡的紙皮石

陳嘉瀅 撰


霓虹燈的奪目、茶餐廳美食的噴香、手寫小巴牌的剛勁⋯⋯誠然,它們都是代表著香港文化。然而有一種花紋,以小小的幾何圖案,拼砌出屬於懷舊香港的情調,且不知不覺地滿佈在這個都市裡面,是不管低頭或仰首,都能看得見的港式「小確美」——紙皮石。













老冰廳的紙皮石地磚(攝於新香冰廳)


紙皮石的身世


在老店裡面看得到、顏色圖案豐富的地磚和牆磚,許多時也是用紙皮石這種建築材料鋪砌而成。紙皮石,是在一塊方型「雞紙」上黏上不同顏色、形狀的小磚塊,組合成為一方伸縮性強、容易鋪砌的紙皮石。


Sam是網上裝修資訊平台「裝修學院」的泥水科專家顧問,也是一位擁有10多年經驗的裝修師傅。他指鋪砌磁磚和鋪砌紙皮石的工序大同小異,但紙皮石最大的特色,就是這種材質擁有其他建築素材所欠缺的便利性。首先,紙皮石的磚粒體積小,方便鋪砌弧位,圓柱、長椅、欄杆,全部都是紙皮石可以派上用場之處;其次,紙皮石的施工、切割工序也相對簡單,容易修補之餘成本亦低。故在工業技術未盡發達的50至60年代,紙皮石便成為了普遍應用在室內外裝修的材料。這也是我們在舊式唐樓、餐廳中經常發現紙皮石身影的原因。













網上裝修資訊平台「裝修學院」泥水科專家顧問 Sam Yeung


紙皮石的美學


紙皮石是一種具極大自由度的材質,不論在應用層面,還是設計層面,也能從微小處造就出千變萬化的港式美學。但若然是最能代表懷舊香港的紙皮石圖案,則非綠白相間的田字格花紋或井字格花紋莫屬。據說戰後軍用綠色油漆大量流出市面,故當時不少裝修設計也會選用綠色的紙皮石作配搭。除了綠白配色,這些經典圖案也會出現粉紅配白、藍配白、紅配白等的配色。


圖一:綠白田字格紙皮石(攝於祥興裡朴疋頭公司)

圖二:綠白井字格紙皮石(攝於葵涌一雜貨店)

圖三:粉紅配白田字格紙皮石(攝於大窩口一村屋)


相比起其他建材,紙皮石的鋪砌更可以作裝飾之用。不同色彩、形狀和材質配搭起來,不只是為裝潢增加了一份斑斕的色彩,甚至還可以組成不同的圖案和文字,彷彿是用小磚繪畫一般。數到最有代表性的,當然也不得不提港鐵站的設計,每個站的月台都有以紙皮石鋪砌的牆柱,代表著該區的名稱和特色,也是城市裡面一道別具特色的紙皮石風景。


圖一:西營盤一金舖之地磚(受訪者 Hiuman提供)

圖二:彩虹港鐵站的紙皮石牆


社交平台專頁「香港遺美 Hong Kong Reminiscence」的版主林曉敏 Hiuman,在本年3月出版了攝影散文集《香港遺美——香港老店記錄》,當中紀錄了不少老店裡面的紙皮石。


「我嘅興趣係比較鍾意一啲有歷史感同比較舊嘅嘢,好多都係唔屬於我嘅年代,但我好嚮往、或者覺得嗰個世界好令我著迷,有個謎團喺度,係美感上亦好迷人。」Hiuman的這段話,正歸納了為何她會營運「香港遺美」,紀錄包括紙皮石在內的香港傳統之美。
















「香港遺美 Hong Kong Reminiscence」版主林曉敏(受訪者提供)


在與Hiuman訪問的過程中,她如數家珍地分享著她見過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紙皮石設計:油麻地信義會真理堂的外牆以深藍色的紙皮石為主,綴以黃色的小磚,看起來儼如繁星點點的夜空;紅磡唐樓群裡不少的樓梯也會用紙皮石鋪出數字,提示住戶樓層;元朗一帶有不少的村屋,正好建於紙皮石素材興起的60年代,保留了許多獨特的紙皮石設計⋯⋯如此一說,才發現紙皮石原來無處不在,它的千姿百態,點綴了整個香港,遍佈大城小巷。紙皮石的多樣性,甚至也讓Hiuman產生一種「集郵心態」,從與讀者的互動中,繼續發掘和紀錄崁在香港各處的紙皮石。


在簡約主義盛行的現代,Hiuman認為紙皮石的五彩繽紛除了是在顏色上非常奪目,當中也埋藏著泥水匠的一份巧思。重重複複的圖案,看起來固然是有療癒感,也營造出但Hiuman也發現到一磚一瓦之間的另類情懷:


「(紙皮石)裡面有好多細膩嘅心思,當中有好多柔情蜜意。譬如當我見到一啲由心心砌成嘅花形、蝴蝶型圖案嘅時候,你好難想像呢個師傅係一個『佬』嚟。當你諗下背後嘅師傅流住汗砌呢啲咁心思細膩嘅紙皮石,當中有好多嘅耐性、柔情蜜意係到。呢種『反差萌』都幾得意。」


或者紙皮石之美,除了是反映著50、60年代的色彩和設計美學,更加包含了那種匠心獨運的巧思。













充滿「柔情蜜意」的拼砌圖案(受訪者Hiuman提供)


紙皮石的未來


紙皮石是一種懷舊香港的符號,但這種符號在歲月裡面被蒙上了一層髒污、塵埃,甚至在大廈外牆被油漆粗暴地蓋過。雖然這些都不曾掩蓋紙皮石存在過的立體痕跡,但是不能否認的是現今紙皮石已經能被不同物料取代。


Sam從裝修專業上分析,紙皮石經歷約30年的時間就會面對風化、剝落等問題,因此現在多將紙皮石替換成更耐用的油漆和磁磚,省卻維修上的麻煩;而由於防漏、防水等建築要求,紙皮石也少了許多實際的應用,大多只會作為室內局部裝飾之用。因此,大廈外牆、地板上大面積地使用紙皮石的案例已經買少見少。


在香港,依然可以看見有不少以復古作招徠的餐廳、場所會用紙皮石作為一種裝飾。不過那些簇新的小磚,似乎不如塵埃滿布的就裝潢有味道。紙皮石作為一種素材,從沒在香港裡消失;但紙皮石作為一種歷史見證,已經慢慢地從這座城市淡出。


Hiuman在營運專頁的過程中,發現紙皮石系列是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主題。她認為紙皮石不過是一樣極為尋常的物料,但大家卻能重新發現紙皮石其實也很美。或者這就證明了紙皮石這種「微小而確切的美麗」,很難真正在香港裡消失,反倒是人們能不能用眼睛、用回憶,把紙皮石鋪砌出來的美麗紀錄在心。





參考資料:

林曉敏:香港遺美——香港老店記錄,非凡出版,2021年。


黃曉楓:紙皮石重現舊香港 馬賽克牆拼湊獨特美學風格,蘋果新聞網,2020年,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supplement/20201005/YATZISJGGJEZ5LWM7ZSFACDWL4/


受訪者資料:

香港遺美:



Post: Blog2 Post
bottom of page